1. 首页
  2. 行业动态
  3. 如何解除限制高消费措施?

如何解除限制高消费措施?

阅读提示

近日,我们分别处理多撤销限高案件,经过多轮的庭审和沟通,成功说服这五个案件的执行法官,解除了对当事人的限高令,使当事人恢复“自由”。到底在哪些情形下,应当解除限高令,各地法院裁判口径千差万别,甚至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裁判尺度也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将最高法院的一则相关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后分享给大家。


裁判要旨


债务履行完毕、经申请人同意、公司更换法定代表人、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满足以上条件之一,被限制高消费人员即可向执行法院书面申请解除限高令。


案情简介


一、木业公司根据仲裁裁决向中院申请执行铭某某公司,2018年3月16日,中院对铭某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某某签发限高令;


二、2018年9月5日,徐某某将其持有的62%的股权转让给王某某并完成工商登记,铭某某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为王某某;随后,中院解除对徐某某的限高令,同时签发对王某某的限高令;


三、木业公司对解除徐某某限高令不服,向中院提出执行异议,请求法院对徐某某采取限高、拘留、罚款等措施,中院作出(2018)02执异900号裁定书驳回其异议请求;


四、木业公司向高院提起复议,以徐某某虚假转让股权为由请求撤销上述裁定,高院作出(2018)执复551号执行裁定书,驳回其复议申请;


五、2019年初,木业公司向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徐某某与王某某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经过二审,中院确认双方系恶意串通损害第三方利益,股权转让合同无效;


六、其后,木业公司因不服撤销徐某某限高令向最高法院申诉。2020年5月14日,最高法院撤销(2018)02执异900号、(2018)执复551号执行裁定;


七、经查,截至发稿时,铭某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仍为王某某,持股62%,且被采取限高令,徐某某未被采取限高措施。


裁判要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被执行人为单位的,应被采取限高措施的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主要责任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本案中,中院对徐某某采取限高措施是基于其为铭某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大股东的身份,其后解除限高令也是基于股权转让及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的事实。因此,法院签发及解除限高令一般会严格参照企业工商登记信息。


高辉律师实务经验总结


结合我们律师团队多年来成功办理大量同类案件的经验,我们将相关要点总结如下:

 

1. 法院会严格按照企业工商登记信息对公司法定代表人采取限高措施。


本案中,最高法院于2020年5月14日撤销中院及高院驳回木业公司的异议裁定后,木业公司必然会第一时间再次向中院申请对徐某某签发限高令。经笔者查询,目前铭某某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尚未更,中院也并未再对徐某某采取限高措施。可见,即便有充分证据证明企业工商登记信息错误,法院对变更限高措施仍持审慎态度。


2. 经申请人同意,法院可快速解除限高令。


若申请执行人出具书面文件向法院说明其同意解除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其他主要责任人员的限高措施,法院会尊重申请人意愿,较快撤销相关人员的限高令。当然,申请执行人的目的是实现债权,获得其书面同意解除的说明比较困难。


3. 法定代表人已离职,但未变更工商登记信息,其能否解除限高措施?


可以。被错误采取限高措施的人员需要向法院提交纠正限高措施的申请书及相关证据,详细说明事实情况,当事人本人可当面向法官陈述,形成书面的询问笔录,待法院查明情况属实后,即会通知申请执行人并解除限高令。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对于案件事实的审查十分严格、谨慎,尤其针对此类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被驳回的概率较高。


4. 申请解除限高令被驳回后,能否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能否就限高措施提起执行异议之诉,以及该情形是否属于执行异议之诉的审查范围,目前还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但是根据一些地方法院的相关政策,如,下几种情形可提执行异议:1. 被执行人公司法定代表人已经进行变更。2. 异议人主张法院已经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名下的相应财产,被执行人并非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而是没有能力履行。3. 异议人主张其已经离职,并非被执行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


5. 被执行人是公司的,其进入破产程序后,法院应否解除针对相关人员的限高措施?


应当解除。破产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执行法院应当中止对于被执行人的执行,并解除保全措施。限高措施兼具有财产保全性和惩罚性,从保全性的角度来看,此时限高措施自然应当解除;从惩罚性的角度来看,此时被执行人也不得再对本案申请执行人个别清偿,再对其采取限高措施已无督促履行义务的作用。因此,应解除对被执行人的限高令。


(我国并不是判例法国家,本文所引述分析的判例也不是指导性案例,对同类案件的审理和裁判中并无约束力。同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司法实践中,每个案例的细节千差万别,切不可将本文裁判观点直接援引。我们对不同案件裁判文书的梳理和研究,旨在为更多读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观察的视角,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本文案例裁判观点的认同和支持,也不意味着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对该等裁判规则必然应当援引或参照。)


相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释〔2015〕17号】(2015.07.20生效)

第三条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因私消费以个人财产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法院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法释〔2017〕7号】(2017.05.01生效)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申请纠正的,执行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纠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纠正;理由不成立的,决定驳回。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驳回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法发〔2019〕35号】(2019.12.16生效)

16. 不采取惩戒措施的几类情形。被执行人虽然存在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情形,但人民法院已经控制其足以清偿债务的财产或者申请执行人申请暂不采取惩戒措施的,不得对被执行人采取纳入失信名单或限制消费措施。单位是失信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不得将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等纳入失信名单。全日制在校生因“校园贷”纠纷成为被执行人的,一般不得对其采取纳入失信名单或限制消费措施。


17. 解除限制消费措施的几类情形。人民法院在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有关人员申请解除或暂时解除的,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单位被执行人被限制消费后,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以因私消费为由提出以个人财产从事消费行为,经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

(2)单位被执行人被限制消费后,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确因经营管理需要发生变更,原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申请解除对其本人的限制消费措施的,应举证证明其并非单位的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人民法院经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并对变更后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依法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3)被限制消费的个人因本人或近亲属重大疾病就医,近亲属丧葬,以及本人执行或配合执行公务,参加外事活动或重要考试等紧急情况亟需赴外地,向人民法院申请暂时解除乘坐飞机、高铁限制措施,经严格审查并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给予其最长不超过一个月的暂时解除期间。

上述人员在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交充分有效的证据并按要求作出书面承诺;提供虚假证据或者违反承诺从事消费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恢复对其采取的限制消费措施,同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从重处理,并对其再次申请不予批准。

18. 畅通惩戒措施救济渠道。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被纳入失信名单申请纠正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失信名单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对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申请纠正的,参照失信名单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办理。

人民法院发现纳入失信名单、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可能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进行自查并作出相应处理;上级法院发现下级法院纳入失信名单、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存在错误的,应当责令其及时纠正,也可以依法直接纠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7.06.01生效)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


法院判决



以下为法院在裁定书中“本院认为”部分对该问题的论述:

中院认为:


本院认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的规定,能被采取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人群范围包括: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徐某某已不是铭某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且其持有的股份已全部转让现法定代表人王国某某,在执行机构已对王某某采取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措施的情况下,再对徐某某采取该项措施显然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故在没有证据证实徐某某系铭某某公司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下,执行机构解除了对徐昕的限高措施并无不妥。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


本院认为,本案重点审查的问题是:徐某某作为被执行人铭某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后,由于被执行人铭某某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对其是否应解除限制高消费措施。本案中,徐某某系被执行人的原法定代表人,在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已变更为王某某且徐昕已将62%股权进行转让的情况下,执行法院变更对王木欧美限制消费,解除了对徐某某的限制消费措施并无不当。如申请执行人认为仍应对徐某某继续限制消费,应当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徐某某系被执行人的主要负责人或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或者证明徐某某与王某某之间的转让股权行为虚假。



高辉  律师  

现任职位: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业务方向: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债权债务催收、公司法律事务等民商事领域。 

工作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潇湘南路一段208号柏宁地王广场北栋7一10层 

联系电话:15874042168



扫一扫微信咨询


上一条: “股东轮流担任法定代表人”的约定有效,股东可据此要求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下一条: 开发商破产前已解除购房合同的,购房人能否在开发商破产后主张的购房款债权优先受偿权?
相关文章